# 人物故事

安俊豪《勿擾模式》專訪:所謂丟光物件、刪除訊息,只是治標不治本。

黃妍《無膽匪類》專訪:有些恐懼沒必要克服,只需賜我一片心地。

伊藤詩織《黑箱日誌》專訪:性侵倖存者自白,希望打破大眾對「完美受害者」迷思

Affordable Art Fair 2025 黃文杰專訪:藝術品會自行挑選自己的觀眾

Gordon Flanders 新曲《心中那位住客》專訪:以陀錶為軸,轉出廣東歌千層面紗

Affordable Art Fair 2025 Pen So 專訪:「手繪的價值很高,因為會有錯處,會看到有改動的痕跡,不是完全完美。」

朱栢康專訪:脫韁 · 分波 · 五指山

布志綸新曲《要遲少少》專訪:不強逼自己融入新興潮流

Yusobeit 新曲 《正好》專訪:「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資源裡,做最想做的事。」

林奕華專訪:為什麼我們看見的是判斷多於討論?

朱栢謙、唐詩詠、6 號《妻迷Yerma》專訪:「結婚是一個很好的終點,也是一個很好的起點。」

HKIFF 49 耿軍《漂亮朋友》專訪:華語同志電影的天花板與地板,我也想像我電影裡的主人公那麼勇敢。

Nancy Kwai 專訪:無論多少歲,也想保持去愛的衝動。

HKIFF 49 張吉安《搖籃凡世》專訪:任何傳統價值觀的「天經地義」都很可怕。

ROVER 專訪:天真 · 對錯 · 後遺症

中島哲也《懺悔有時》專訪:層層剝開謎團,審視親子關係多面性

陳健安新曲《不遲不早》專訪:早一點、遲一點,都不會是同一個結果。

MC 張天賦《懷疑人生》專訪:失敗是一種連鎖反應。

HKIFF 49 安藤櫻 專訪:即使不記得對白,仍記得觸感

教宗方濟各:「一點憐憫,會使世界變得不那麼冷漠,更公正。」

Room 307 專訪:將中醫五行呼應音樂五音,有人說聽我的歌可以止痛,會不會對社會的貢獻大一點?

Nowhere Boys 專訪:仍記得第一次麥花臣演出,八分鐘改變一切

洪嘉豪專訪:學會記住自己都有厲害的地方,我未必要和大家一樣。

日本攝影大師山本昌男,堅持微型片幅將影像濃縮至簡,恰似俳句以十七音節捕捉天地大美

袁澧林專訪:微光 · 啟蒙 · 小人物

Gareth.T 專訪:原來音樂可以幫到人,只是需要一點點勇氣。

麗英《我們沒有在一起》專訪:我們總是美化「如果」的幻想

Tyson Yoshi 專訪:封印 · Pride · 掌舵手

馬丁路德金:不與邪惡合作,是我們的良心和責任。

朱栢謙、朱栢康專訪:喜劇是要極致地 say yes,聰明地扮蠢。

陳法拉《贖夢》專訪:「犯錯是唯一的學習機會。如果我連犯錯也不害怕,我有什麼好怕?」

Moon Tang 專輯《25》專訪:「我要做一個整齊的人。」 25 歲就是如此可愛的停頓

張國榮《春夏秋冬》:春天該很好,你若尚在場。

張家輝專訪:創傷 · 原諒 · 後花園

Alan Kwan & Tomoaki Baba 專訪:在《ImagineLand》「森舞台」同台表演,向著做一個世界藝術家進發。

Tiger 邱傲然專訪:延伸鮮浪潮感言一席話,「上下弦」論背後的思考

Joey Tang《ImagineLand》專訪:「現在這個世代的音符,不是我們以前有的一種音符。」

ROVER 專訪:不是說我想今天忘記,就能立刻忘記。

張家輝、劉俊謙《贖夢》專訪:寶馬山雙屍案求情信背後,既往不咎的救贖

鄒凱光專訪:交易 · 施捨 · 低調系

Cody・Lee(李)專訪:初戀為何物?訪港後盼創作「雲吞麵歌曲」

日本覆面歌手 yama 專訪:《偽顏》的「偽」是一種糾結

《破墓》導演張在現專訪: 一句道出最差與最好的電影分別在哪

Tyson Yoshi 專訪:《古惑仔》是一種 Vibe,非強加粗口便行。以前我死也不做主流,但這幾年卻發現,一個厲害的人,做什麼都可以。

農夫專訪伸延閱讀:李天命「事件實在論」,物件會消失,事件永恆存在

農夫專訪:從李天命到《人類大命運》,閱讀從來是娛樂

編舞家 Annabelle Lopez Ochoa 專訪 :Frida · 轉化 ·正方體

李兆基:先疾後徐,先聲奪人,徐圖後計。

游學修專訪:剛烈 · 入耳 · 溝通術

盧巧音專訪:「我現在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。」在時間洗禮下,變得更豐盈堅定